行測邏輯判斷:利用“搭橋法”越過前提型的鴻溝
前提型是國考行測中每年必考的題目,一般問法為:為了使題干的推理成立,需要補充的前提/假設為?雖然出題的量不是特別大,但是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,不該在這個題型上丟分。因為按照近幾年來看,前提型的題目整體來說難度不大,如果能夠學會“搭橋法”,基本能很快找出正確答案。
那么什么叫做“搭橋法”呢?如何利用“搭橋法”來越過前提型的鴻溝呢?下面中公教育將通過一道例題來進行講解。
【例題】雜草稻是稻田里不種自生、伴隨栽培稻生長的一種“雜草型稻”。研究者在雜草稻基因組中發(fā)現了與干旱脅迫下葉片干枯程度顯著相關的基因——PAPH1。消除該基因后 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增加。因此研究者指出,PAPH1基因在雜草稻抗旱性中發(fā)揮關鍵作用。
上述論證的成立須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?
A.正常狀態(tài)下的栽培稻長期生長在有水的環(huán)境中,不含 PAPH1 基因
B.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的流速也促進 PAPH1 基因的表達
C.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越高,雜草稻的抗旱性越強
D.雜草稻與栽培稻存在基因交流,其演化與栽培稻選育品種密切相關
【答案】C
【中公解析】題干結論:雜草稻中的 PAPH1 基因在抗旱性中發(fā)揮關鍵作用。題干論據:消除該基因后的株系,其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降低,而PAPH1基因過度表達的株系,其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增加。論據和結論在“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”和“抗旱性”之間存在跳躍,論證成立補充的前提需在二者之間建立聯(lián)系。A項,指出有水環(huán)境中的裁培稻不含PAPH1基因,未在“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”和“抗旱性”之間建立聯(lián)系,不是題干論證必須補充的前提。B項,指出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的流速對PAPH1基因有影響,未在“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”和“抗旱性”之間建立聯(lián)系,不是題干論證必須補充的前提。C項,指出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越高,雜草稻的抗旱性越強,在“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"和“抗旱性”之間建立聯(lián)系,即“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”和“抗旱性”呈正相關,是題干論證必須補充的前提。D項,指出雜草稻與栽培稻存在基因交流,其演化與栽培稻選育品種密切相關,未在“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”和“抗旱性”之間建立聯(lián)系,不是題干論證必須補充的前提。
通過這道例題我們可以發(fā)現,所謂“搭橋法”就是需要我們把論據和結論中的跳躍概念建立聯(lián)系,使其成為題干論證成立的前提即可。這就要求我們找準論據和結論中存在的跳躍概念,然后選擇能夠將兩個跳躍概念建立聯(lián)系的選項。希望通過“搭橋法”的講解,能夠幫助大家行測成績。
(責任編輯:李明)